尤其是对炒房者来说,租金的下降,是致命的打击。
她表示,媒体的报道情况如何展示的不仅是是媒体的水平,同时也展示着河南的精神风貌。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河南广播电视台专门布设了虚拟直播间技术,这是一种能够实时合成现场画面的技术。
同时,赵素萍称,今年两会是党的十九大之后首次召开的全国两会,而今年也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施十三五规划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因此今年的全国两会尤为重要。在直播间,王仁海也向赵素萍、张维宁介绍了河南广播电视台为全国两会所做的准备和推出的系列小视频节目,赵素萍与张维宁听得仔细,不断交流。并且,今年的新代表和新委员中,很多都是在他们的行业中具有丰富的实践经验,此次参会也带来了很多的议题以及基层的声音,希望河南广播电视台的媒体记者们把手中的笔和镜头更多地对准这些基层代表和委员,对代表委员的采访报道通过多种形式进行展现。随后,赵素萍和张维宁现场观看了河南广播电视台的两会宣传片,连连点头,称赞河南广播电视台的报道工作动了很大的脑筋。大象融媒这次多种传播形式很好,这样的形式我们不仅要两会时做,平时也要这么做,扩大河南的影响力,我们下足了功夫,就是要把好声音传播更远。
赵素萍表示看完河南广播电视台各个演播间之后感觉让人耳目一新,看到大家为做好全国两会报道做了很多的创新。赵素萍详细了解了新闻广播的两会报道计划安排,当了解到今年新闻广播在两会报道上也在充分利用新媒体进行微视频直播时,赵素萍点头称赞,表示现在广播的传递渠道更广了。站位全局、聚焦基层,实现河南好声音的高效传播。
牵手人民网直播两会,聚焦部长通道、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部委答记者问等,全方位、多角度传递河南声音,微视河南骄傲。截至发稿前,河南广电全媒体生产的数十条文图、短视频稿件在人民日报系各平台、全国党媒公共信息平台、天天快报和一点资讯刊播,单条微视频最高浏览量突破600万次,河南的好故事得以居高声远。全网分发借势融合传播作为河南广播电视台的内容网络出口,映象网积极与人民日报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人民网、腾讯新闻、今日头条、一点资讯等合作,借势融合传播,第一时间把河南广电全媒体的文图、短视频稿件,通过各大渠道全网分发。猛犸新闻牵手人民网 天天有直播随时看两会 3月4日起,每天早晨八点到... 2018全国两会期间,河南广电携手央视新闻、人民网、央广中国之声等多家央媒以直播、视频、广播等视听形式,全方位多角度、传递两会声音。
在新时代-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V视频系列中,新型职业农民王灵光讲述了其返乡创业的过程,分享奋斗的艰辛与喜悦。3月5日,猛犸新闻直播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吸引了30万余名网友同时在线观看。
(猛犸新闻·东方今报记者 王姝/文 邱琦 李新华/图)今年是改革开放的40周年,中国对外开放在取得了巨大成就基础上,已经站上了一个更高的起点,来到了更高质量开放的新时代。这方面,尤其是要加强产业园平台,以产业园为支撑,来作为不管是引进来还是走出去的载体。对于当下中国来说,已经形成了一批具备参与国际竞争能力的企业,但不少企业缺乏主动走出去的意愿。
2其次,需要建设一带一路综合服务平台,为走出去提供保障。在一带一路倡议迈入新阶段过程中,如何更好地解决上述这些共性难题,下一步落地过程中,应该从哪些方向着重发力?笔者认为,主要从对内和对外两个方向来看。去年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笔者曾做过一个解读:在一带一路四岁的时间节点上,高峰论坛主旨演讲,标志着一带一路倡议从初创期,升级到了快速成长期,从打基础阶段,上升到了成规模阶段,从点、面式推进,进入到了深度、全面、系统的新阶段。而笔者认为,无论是从当前一带一路倡议取得的结果,还是参与企业的成长,都能得出一个结论:只有大胆走出去,市场才能越做越大,企业也才能够持续良性健康发展,走得更远。
1首先,改变走出去的方式,从企业单打独斗,升级到以产业园的形式抱团出海。最后,我还想谈一个提案,也是本次两会目前为止,笔者心目中,关于一带一路的最佳提案。
3第三,自贸区应该要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度挂钩。1首先,需要加强一带一路战略统筹,从而更好地避免多部门参与,信息不对称、工作协调不到位的情况发生。
4第四,走出去需要综合型国际化人才。笔者认为,这既是对过去几年一带一路倡议取得成绩和进展的肯定,政府工作报告中用了这样的总结:一带一路建设成效显著,对外贸易和利用外资结构优化、规模稳居世界前列。4第四,企业应该在一带一路倡议中,发挥更积极主动的作用。笔者认为,这需要构建加强一带一路顶层设计,明确不同区域的战略定位、发展目标,以及中央各部门的职责和协调联动的体制机制等等。而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节点上,推进一带一路国际合作,作为推动形成全面开放新格局的首要举措明确写入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2其次,优化产业布局。
笔者认为,海外产业园可以方便企业降低风险提高竞争力,充分利用全球资源,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资源优化配置,便于更加直接地参与到国际竞争之中,在国际交往中借鉴和学习世界领先的科技与理念,进而使中国企业在国际分工体系中占据更加主动的地位。当然在一带一路倡议从快速成长迈向深度系统的新阶段的过程中,也涌现出来了一些共性的难题:包括部分省市围绕一带一路倡议的定位和布局趋同,产业支撑缺乏差异,有同质化竞争的倾向等等。
杨建国:一带一路倡议需要讲好我们的故事 发布时间:2018-06-18 08:11 来源:豫都网 我要投稿 [摘要]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5次提到一带一路,而这也是自2014年起,连续第5年在政府报告中提及一带一路。这里的我们指的是中国和丝绸之路沿线国家,这里的故事就是中国和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之间的历史上和现实中的经济、文化等交流的友好故事。
而自贸区以及自贸港,作为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风险压力测试区,笔者建议,下一步应该更深入地与一带一路倡议深度融合,将自贸区、自贸港建成一带一路中国样板。上面四个方面,是对外视角,把目光转回国内,新一阶段一带一路倡议落地,对内视角上看,也有以下几个方面需要提升。
品牌认同的匮乏,是参与一带一路倡议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的一个共性难题。尤其是在区域层面,如何突出协调发展,如何加强省际合作,成为了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四年来,我国积极推进一带一路倡议,为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维护经济全球化、改善全球治理提供了中国方案。也表明了下一阶段全面开放新格局中,一带一路倡议承载的分量和关键作用。
中国品牌当然重要,不过我觉得更核心的问题,应该是,构建更多的中国标准。具体内容是:为了顺利地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我们不仅要讲好中国故事,同时还要讲好我们的故事。
标准输出是对产品输出的巨大升级,将会带动技术、产品、服务、金融、文化等为一体,不仅能将我国一流的技术、制造以及设计施工、运营带到世界,更能在全球范围内宣传、推广中国制造的全新形象,带动我国更多的产业走出国门,走向世界。3第三,走出去不仅需要中国品牌,也需要更多中国标准。
两会至今,也有不少代表提到,要构建国家品牌发展战略,形成一批国际性知名品牌。笔者认为,这需要在深入研究各省区的区位优势、资源条件和产业基础上,对各省产业定位与分工更加明确,找准各自适合一带一路倡议的产业,把各自的优势转变为发展优势。
从对外的角度来看,中国企业走出去过程中,需要做好四个方面的提升。各地都在讲要讲好中国故事,但讲哪些故事,怎么讲,还处于一个相对迷茫的状态,而这个提案则给我们提了一个醒,也许讲故事技巧是其次,换位思考可能才是最核心的部分。另一方面,则是建立出海共同体,借助整体的力量,来更好地与世界对话。两会期间,有代表提议在提案中表示,一带一路合作中不能有等、靠、要思想,而是要依托国家的统筹规划,肩负起建设一带一路的主体责任。
笔者认为,从中国制造到中国标准的出海,这是对我国走出去战略的重大升级。随着走出去企业和产业越来越丰富,不同企业,不同产业对于出海所需的资源和服务,需求也会越来越广泛深入,这时候,就需要构建一个走出去企业综合性信息平台,一方面,整合促进对外投资、会计、咨询等机构资源。
人才,尤其是熟悉当地语言、掌握国际交往规则、了解当地法律制度、熟悉当地宗教传统和文化、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型国际化人才,对于当前以及下一阶段一带一路倡议的持续落地来说,非常关键。今年是改革开放的40周年,中国对外开放在取得了巨大成就基础上,已经站上了一个更高的起点,来到了更高质量开放... 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向大会作政府工作报告,其中5次提到一带一路,而这也是自2014年起,连续第5年在政府报告中提及一带一路。
但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逐步深入,如何更好地探索突破其中重点难点问题,构建了基本的投资、金融、贸易监管制度和便利化体系,就成了重点所在。如何搭建、培育一个适应走出去的人才支撑体系,也是下一阶段走出去需要重点解决的问题